《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23年第3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3-28 [来源]: [浏览次数]: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季刊)

2023年第3期(更名改版后总第23期)

目录

(点击篇名可链接至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免费下载全文)

·区域研究·

阿尔及利亚塔马齐格特语的地位规划研究

赵济鸿(浙江工商大学)

摘要:阿尔及利亚1962年独立以来,塔马齐格特语的地位问题一直伴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本文基于豪根理论的语言地位规划模式,论述了阿尔及利亚政府自2002年以来施行的塔马齐格特语的地位规划路径,分析其现实困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当前,塔马齐格特语的多样性使平衡各层级语言需求的问题成为优化地位规划的突出挑战,滞后的本体规划和语言管理机制的不完善都严重牵制了地位规划的持续推进。对塔马齐格特语的社会功能进行更清晰的定位成为地位规划无法回避的现实议题。

塞内加尔独立后的教育改革进程及特点

崔璨(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塞内加尔独立后的教育改革大致可分为起步阶段(1960—1980)、发展阶段(1981—2000)、完善阶段(2001—2012)和提升阶段(2013至今),各阶段既一脉相承,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特点。对塞内加尔各阶段的教育改革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我们管中窥豹,深入了解非洲国家独立后的教育发展历程,深刻把握其流变特点与规律,为非洲国家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语言与教学·

浅谈古法语的绝对宾格形式——从街道命名规则说起

尹永达(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要:法语的街道命名问题易为人忽略,然而在实际语言使用中,该问题却颇为棘手。其实,街道命名规则很大程度上是古法语绝对宾格的“化石”残留。掌握一些古法语名词形态学常识有助于对相关规则的理解。本文以街道命名规则为契机,对古法语的绝对宾格形式进行了一番梳理,结果发现,不仅街道命名规则受古法语绝对宾格形式的影响,而且该形式还是现代法语中其他一些语法现象的根源所在。

·翻译理论与实践·

《阿Q正传》敬隐渔法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

刘美娟(安徽师范大学)乔媛(安徽师范大学)

摘要:1926年,敬隐渔将《阿Q正传》翻译成法语,推动了鲁迅在海外的译介,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传播的先河。本文借用“译者主体性”相关理论,从敬隐渔翻译前的选材、翻译过程中的策略以及翻译后为译作出版做出的努力,探究敬隐渔的译者主体性。文章一方面为鲁迅外译研究提供一些支撑材料,推动鲁迅海外传播研究;另一方面提出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翻译前和翻译中,也体现在翻译后,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副领事》汉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评析

杨翩(西安外国语大学)张婷(西安外国语大学)

摘要: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国内文化负载词相关文章如雨后春笋。但中国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对象聚焦于中国文学及其外译本,法国文学汉译本未获得足够关注。鉴于此,本文选取《副领事》两个汉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为基点,结合体认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原则,从认知范畴的三个层面:词义与语音、词义间及词义与文化角度评析《副领事》汉译本中的翻译障碍及翻译策略。

·文学研究·

见证与介入:论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中的记忆书写

史晓晴(西安外国语大学)

摘要:《悠悠岁月》是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安妮·埃尔诺具有社会维度的自传性著作。它不仅是埃尔诺个人成长经历的再现,更是个人记忆与时代大事的融合,反映了法国60多年的社会变迁,写出了整整一代法国人的集体记忆。埃尔诺以真实的社会历史和个人经历为依托,以一张张照片为线索,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同时,作家将时代大事穿插于记忆重建的过程中,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家的立场、观点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通过探究《悠悠岁月》中的记忆书写,分析安妮·埃尔诺在本书中既“见证”又“介入”的写作特色。

以真实确立神——维克多·雨果的《哲学前言》

彭茗熹(首都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聚焦维克多·雨果在《哲学前言》中借助自然科学研究提供的事例,确立神的过程及其产生的意义。通过想象,雨果对“真实”被实际观测到、记录下的样子施加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将世界在三个大层面上呈现为无极;在因果律的帮助下,与无极的接触带来了一种对神的体验。事例的繁多与堆叠展示出宇宙的盛大,帮助读者以直观的方式认识到虚无主义的荒诞。人类灵魂与神的连接为民主制度提供了道德根基,而将真实拉向无极的想象则成为了作者表达其个人信仰的一种工具。

集体记忆视角下阿西娅·杰巴尔的斗争女性身份认同构建——以《爱与幻想曲》为例

解婷(云南大学)董佳琳(云南大学)王泓婧(云南大学)

摘要:阿西娅·杰巴尔是阿尔及利亚当代著名女性作家,后殖民时代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爱与幻想曲》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以集体记忆为视角,从《爱与幻想曲》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出发,分析阿西娅·杰巴尔产生身份认同困惑的原因、“斗争女性”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和“斗争女性”的话语建构。

·文化互鉴·

“包青天”形象在法国的跨媒介叙事与传播——以法国畅销漫画《包拯传奇之玉凤钗》为例

唐小璐(法国昂热大学)刘阳(河南师范大学)

摘要:由中国画家聂崇瑞、法国编剧马蒂、法国“非”出版社合作推出的《包拯传奇》系列漫画通过对包青天的故事进行改编,成功实现了中国民间文化在法国语境中的推介,并受到了法国主流媒体的关注。本文以跨媒介叙事中的静态图像叙事理论为参考,以《包拯传奇之玉凤钗》一册为例,从跨媒介、跨文化角度探究其故事改编、人物形象构建以及审美风格塑造三个方面的运作机制。

·学术论坛·

北外法语世界讲堂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