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发展报告(2019)目录及摘要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3-07 [来源]: [浏览次数]:

总报告

马克龙总统执政以来的政绩

丁一凡,北京外国语大学

马克龙2017年当选总统时踌躇满志,要在法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推动法国的经济发展,解决法国的社会问题。然而,一年过去后,法国的形势并不那么令人乐观。“黄背心”运动打破了法国改革的布局,使经济发展受挫,造成社会信心不足。马克龙政府虽然想坚持传统的独立外交政策,但时运不济、能力下降使马克龙政府不得不满足于萨科齐政府以来的那些“大西洋主义”做法。法国在非洲仍有很大影响力,在亚太也要显示存在感。法国政府的公共政策改革似乎跟不上社会变化,但无论教育政策改革还是文化保护政策改革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欧洲社会变化的新视角。

关键词: 法国 欧洲一体化 法国外交政策 法国社会政策


政治篇

法国政治体制的走向——第五共和国还是第六共和国?

吴国庆,中国社会科学院

建立第六共和国的呼声由来已久,近期要求建立第六共和国的呼声再起。这是因为第五共和国政体在发展法国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在减退,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弊端越来越严重,第五共和国总统过度集权和存在个人作风问题,从而促使政界和民间要求革新现行政体。第六共和国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议会制和比例选举制,而第三共和国和第四共和国的历史证明这种政体的弊端更加严重。实事求是地讲,第五共和国及其政体存在的60年中,法国经历了阿尔及利亚问题、1968年“五月风暴”、两次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总统候选人夺取总统宝座等颠覆性的考验和近期“黄背心”运动的严峻考验,这证明第五共和国政体仍然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调控性。但是,第五共和国及其政体必须根据政界和民间要求进行深刻地改革,以便适应国内外新形势的需要。

关键词: 政治体制 第五共和国 第六共和国 改革 “黄背心”运动 “红围巾”运动


劳动法改革以来的法国社会运动

王鲲,北京外国语大学

相比于社会运动相对平和的2017年,自2018年春季开始,法国社会运动加剧,抗议和罢工接踵而至。年初以国营铁路公司工人反对改革方案的规律性罢工开篇。随后,社会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运动浪潮,以反对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取消巨富税、对资本收入征税封顶在30%、降低住房补贴、上调退休人员的社会普摊税、裁撤公务人员等。马克龙期待在当选后18个月内实现的主要改革目标无一例外地受到了阻挠或延迟。年底更是出人意料地爆发了“黄背心”运动,截至2019年2月运动仍未收场。为什么2018年如此不平静?2019年还有更重大的改革,马克龙领导下的菲利普政府是否能顺利闯关,继续前行?

关键词: 法国 马克龙 改革 社会运动 “黄背心”运动


马克龙执政下的法国移民难民政策及前景

罗定蓉,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年5月,法国第五共和国迎来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马克龙在参选期间涉及移民难民的政治纲领较为温和,他提倡促进合法移民融入,遣返庇护申请被拒的难民。在法国民族情绪高涨、社会矛盾冲突不断的背景下,马克龙开始了执政生涯及对移民难民政策的改革。2018年8月,新移民庇护法案获得通过,并在法国社会内部引起广泛争议。该法案的各项条款显示出马克龙执政后对待移民难民的态度逐渐强硬,法国短期内的移民难民接待政策可能持续收紧。

关键词: 马克龙 移民难民政策 新移民 庇护法案


法国环境气候政策

孟子祺,北京外国语大学;张敏,北京外国语大学

法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在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的同时,持续推进国内能源和生态转型。自2015年起,围绕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巴黎协定》的签署,奥朗德和马克龙两任法国总统都将环境气候政策作为外交和内政的重点。尤其是马克龙总统,在竞选期间和当选后,发表了不少主张环保的言论,表达他在环境气候问题上雄心勃勃的设想。然而,国内阻力重重,他的多数环保主张和承诺不能真正兑现,并遭到学界、媒体和民众的质疑与批评。法国的环境气候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法国 环境气候政策 气候变化


“黄背心”运动:根源、发展与影响

宋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黄背心”运动的爆发源于燃油税上涨,背后反映出法国社会经济效率和高福利间的悖论、精英与大众间的隔阂以及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间的失衡。“黄背心”运动无中心、无组织的自发性特征注定其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一运动“倒逼”马克龙优化其改革节奏和方式。在没有其他政治对手且支持率回升的情况下,马克龙将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同时“剑指”欧洲议会选举,在欧洲层面继续推行“开放的独立外交”,阻击民粹主义,并进而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以及“法德轴心”中的实际领袖。

关键词: “黄背心”运动 结构性改革 全国大辩论 民粹主义


经济篇

马克龙经济改革刍议

杨成玉,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上任以来,马克龙励志改革打破制约经济发展桎梏,在劳动力市场、失业保险、财政税收、能源转型领域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宪法、紧急医疗保健系统、国铁、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也被提上日程,同时积极推动欧元区和多边体系改革。以“开源节流”为思路,马克龙经济改革成效显著,法国经济出现了不少亮点,但过程中难免触动部分民众利益。2018年底,“黄背心”运动示威持续,随着民意支持率急速下跌,马克龙迫于压力放缓改革步伐并向民众妥协,其缺乏底层政治资本、身边团队缺乏主政经验弊端显现。结合全国大辩论,马克龙能否妥善处理民众不满,增信释疑,在短期内为5月欧洲议会选举争取有利局面,保持经济改革的连续性,才是重拾法国竞争力、谋求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马克龙总统 法国经济改革 “黄背心”运动


乍暖还寒下的法国经济

洪晖,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年的法国经济增长相比2017年出现了明显下降,各项宏观经济指标也明显转差。从表面上看是受到一系列国内外短期因素的拖累,但从长期来看其实是法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包括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都面临着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导致微观层面的企业竞争力不断下降。马克龙上台后的锐意改革给法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令人欣慰的改变,但也面临着包括来自中下层民众的抵触和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的风险。改革能否最终取得实质性成果还将取决于改革方案在时机、对象和节奏等方面的设计。

关键词: 法国经济 趋势性变化 结构性改革 不确定性


法国海外省、海外领地“5.0版海外路线图”分析

赵永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文分析了法国政府针对海外省、海外领地出台的“5.0版海外路线图”战略。法国海外部依据联合国发展议程设定了五个发展小目标——“零碳排放”“零垃圾”“零农业污染”“零社会排斥”“零脆弱度”,以及一个大目标——可持续发展。由于海外疆土面积有限、人口不多,加之定位准确、资金到位,只要各项举措切实得以实施,海外部的这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 法国海外省/海外领地 可持续发展 “零碳排放” “零垃圾” “零农业污染” “零社会排斥” “零脆弱度”


外交篇

马克龙总统欧洲政策的转变

丁一凡,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年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落实自己对推进欧洲一体化承诺的关键年。从新年后的第一次讲话开始,马克龙就强调推进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性。随后,他还建议欧盟国家搞了一次大型的“民主征求意见活动”,实际上大大地宣传了欧盟的好处。趁美国总统特朗普到欧洲参加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活动之机,马克龙与特朗普又围绕北约与欧洲防务共同体建设问题进行了磋商,甚至还发生了争吵。此后,法国与德国努力发挥了“轴心”的作用,推动欧洲军事一体化起步。然而,此后法国爆发的“黄背心”运动及法国与意大利的争吵,显示出欧盟内部对推动欧洲一体化的不同看法,反映出欧洲内部“精英政治”与“平民政治”之间的博弈。2019年是欧洲议会大选年,欧洲各国的民粹主义政治家在民调中的声望在上升,让此次选举成为未来欧洲一体化发展的风向标。欧洲一体化是个“有福能同享”“有难却未必能同当”的机制。当欧洲经济发展遇到巨大的瓶颈时,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就显得难上加难。马克龙想从推动宏大的欧洲一体化计划入手,最后却只能满足于推动该过程的小步前进了。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 法国总统 法德轴心


试析法国在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存在

李旦,外交学院

如何评估当前法国在非洲法语国家的经济存在,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法国在非洲的存在感不断下降,影响力日渐式微。第二种观点主张,近年来,法非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特殊”转为“正常”的过程。第三种观点强调,基于各种历史与现实因素,法国仍然在非洲,特别是在法语区,保持着特殊的经济地位。本文试图证明,在“衰落”或“正常化”的表象下,法国在非经济利益有着坚实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支撑,法非经济关系的特殊性不可低估。在新时期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法、非三方有理由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

关键词: 非洲经济 法国外交 法非关系


从“不站队主义”到“站队主义”的持续转向——对马克龙执政以来法美关系的一种现实主义解读

戴冬梅,北京外国语大学;陆建平,法律硕士,法律翻译工作者

本文基于一种现实主义视角,主张法国第五共和国期间的法美关系,可以以2003年导致法美陷入最严重双边危机的伊拉克战争为截止点,分割为“经典戴高乐主义”和“新戴高乐主义”两个阶段。在“经典戴高乐主义”阶段,法国实质作为修正主义国,奉行“不站队主义”,主要通过挑战和制衡美国霸权,树立和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国家利益和身份认同,历时半个世纪左右。在“新戴高乐主义”阶段,法国实质转型为守成主义国,实质与美“站队”,通过接受和配合美国霸权,同时否定和制衡新兴国家,力求维持法国作为守成大国的影响力和力量投射能力。马克龙是这一“大西洋主义”转向的守护者和推进者。驱动法国精英阶层实现从“不站队主义”到“站队主义”范式转换的三大结构性因素是:法国对美战略性依赖的深化、欧盟对美不对称地位的深化,以及国际权力分布的去西方化。一个亲美主义的长周期似乎已经到来。

关键词: 法国政治 法美关系 “大西洋主义”


法国对非军事干预欧盟化策略透析

段明明,武汉大学法国研究中心;王战,武汉大学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推动欧盟整体军事干预非洲的策略,是法国进入21世纪以来对非军事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被称为军事干涉非洲的“欧盟化”。在21世纪的前10年,法国成功地推动欧盟参与到对非的军事干预行动中,初步改变了法国在非洲军事介入中单打独斗的局面。然而,由于没有获得英德的全力支持,对非军事干预欧盟化策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自2009年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等影响全球和地区战略格局的事件为重启对非军事干预欧盟化策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克服法德在防务领域合作的障碍,切实构建起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法国才能实现对非“军事干预的欧盟化”。法国推进对非军事介入欧盟化虽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但客观上也会对非洲安全形势、欧洲防务建设、地区战略平衡发挥积极的作用,并由此推动全球治理结构的多边化、民主化。

关键词: 法国 非洲 欧盟化 军事干预 法德合作


法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产业合作

张黎,天津师范大学

文化合作是法国对非政策极为重要的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文化的经济属性日益凸显。文化产业具有传递文化特征和价值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特性,受到法国和非洲国家的重视。法国将其纳入与非文化合作战略,通过双边和多边框架与非洲国家进行了形式各样的文化产业合作。但是,法国的行动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效果,进一步深入合作面临着挑战。

关键词: 法国 非洲国家 文化产业 合作


社会文化篇

全球化时代的法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

申华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傅荣,北京外国语大学

本文以2018年法国电影产业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该产业的发展情况,并从电影融资、发行、政策支持、国际推广等不同方面解析法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发现,法国电影产业在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和全方位的政府政策支持下,牢牢掌控近40%的市场份额,成功抵御好莱坞的冲击。电影也因此成为法国政府增强法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广文化多样性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 法国电影产业 竞争力 好莱坞


法国公立大学重组与“卓越大学计划”:回顾与展望

张力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马燕生,中国前驻法国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

法国高等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传统和优势,但在应对全球及其国内的挑战时,法国高等教育体系复杂、教学与科研相对分离等局限性对于其发挥积极作用形成掣肘。进入21世纪以来,为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加强科研育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法国历届政府在法律、政策和经费层面给予公立大学重组以支持,“卓越大学计划”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囿于种种因素,一些重组计划发展不利。为推进改革,法国政府不断提升大学的自治水平,希望在保持各高校传统特色的同时,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改革不断深入,但困难和挑战愈加严峻,法国政府实现以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改革撬动社会发展的愿景,仍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 法国高等教育 公立大学重组 卓越大学计划


马克龙总统的青年就业政策

李书红,北京外国语大学

青年就业问题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法国的一项顽疾。马克龙总统执政一年多来,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马克龙认为,加强青年职业培训,让青年人拥有一技之长是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重要环节,其青年就业政策也以此为核心在继承原有措施的基础上寻求突破。颁布《自由选择未来职业法》,改革学徒制和职业培训,推出“反贫困计划”,完善青年保障机制和职业互助金体制是马克龙执政后的主要举措。由于大部分措施实施时间较短,很多相应的内容还没有落实或仍在协商之中,这些举措的成效仍需继续观望。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顽疾或许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改变。

关键词: 马克龙 青年就业 职业技能 培训 改革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探

吉晶,北京外国语大学;王茜,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

马克龙总统在竞选之初,便将保护法国的文化遗产明确列入了竞选纲领。本文首先梳理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脉络,18世纪以来,文化遗产的内涵从孤立的某座文物建筑,逐渐扩展到多样的自然景观、承载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的城市区域及各类人类活动场所,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次,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化遗产管理从国家到地方的层级体系,各司其职、彼此协调,并积极鼓励公众的参与。最后,本文聚焦马克龙政府的文化政策重点,从内政、外交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事件。

关键词: 法国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政策 马克龙政府